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類型。卵巢“巧克力囊腫”病變可只累及一側卵巢,但約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患者會累及雙側卵巢。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可出現痛經、持續(xù)性下腹疼痛、月經失調、不孕和性交痛等病癥。
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病變,一般情況下是不具備傳染能力的。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內,受體內女性激素的影響,每月脫落一次,形成月經。如果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形成異位囊腫,這種異位的子宮內膜也受性激素的影響,隨同月經周期反復脫落出血,如病變發(fā)生在卵巢上,每次月經期局部都有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這種陳舊性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狀,似巧克力,故又稱“巧克力囊腫”。
這種囊腫雖然很少發(fā)生惡變,但由于它可以逐漸增大,有時會在經期或經后發(fā)生破裂,同樣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還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孕不育,所以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在治療上通常有以下方法:
可采用藥物或(和)手術治療(保守性或根治性)。迄今為止,除根治性手術外,尚無一種理想的根治方法。無論是藥物治療抑或保守性乎術均有相當高的復發(fā)率。因此,應根據患者年齡、癥狀、體征、病變范圍以及對生育要求等加以選擇,強調個體化治療。癥狀輕或無癥狀的輕微病變選用期待治療;有生育要求的輕度患者明確診斷后先行藥物治療,病情重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年輕無生育要求的重癥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手術,并輔以藥物治療;癥狀及病變均嚴重的無生育要求患者可行根治性手術。
手術方式有開腹手術和經腹腔鏡手術兩種。腹腔鏡手術是本病最佳處理方法。目前認為以腹腔鏡確診、手術+藥物為內異癥治療的金標準。有條件的醫(yī)院,腹腔鏡手術應為內異癥的首選治療方法。但腹腔鏡手術的選擇及效果在很大程度取決于設備、器械和手術者的經驗及技巧。開腹手術可用于腹腔鏡條件不具備或非常復雜的手術,如嚴重粘連和有多次手術史者。
盆腔混合性包塊巧克力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表現為卵巢內形成含有陳舊性血液的囊腫。其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生理及病理因素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生活方式調整。 1、遺傳因素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家族遺傳傾向,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家族中有較高的聚集性。如果直系親屬中有類似病史,個體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2、環(huán)境因素 長期接觸環(huán)境中的內分泌干擾物(如塑料制品中的雙酚A)可能增加患病風險。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熬夜、壓力過大也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病情。 3、生理因素 月經周期異常、免疫功能紊亂等因素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組織異位生長,形成巧克力囊腫。雌激素水平過高或失衡是重要的生理誘因。 4、病理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巧克力囊腫的主要病理基礎。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在卵巢內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腫,內含陳舊性血液,呈巧克力色。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 激素類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孕激素類藥物,可抑制子宮內膜生長,減少囊腫復發(fā)。 -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動劑:通過降低雌激素水平,緩解癥狀。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用于緩解疼痛癥狀。 2、手術治療 - 腹腔鏡手術:通過微創(chuàng)技術切除囊腫,保留卵巢功能。 - 囊腫穿刺抽吸術:適用于囊腫較小或不宜手術的患者。 - 卵巢切除術:對于病情嚴重或復發(fā)的患者,可能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卵巢。 3、生活方式調整 - 飲食: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攝入。 - 運動:適度有氧運動如瑜伽、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緩解癥狀。 - 心理調節(jié):通過冥想、心理咨詢等方式減輕壓力,改善情緒狀態(tài)。 盆腔混合性包塊巧克力囊腫的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早期診斷和干預有助于改善預后,減少復發(fā)風險?;颊邞ㄆ趶筒?,遵醫(yī)囑治療,同時注重生活方式的調整,以促進整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