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口腔護理你重視了嗎?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寶寶的口腔護理在寶寶成長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那么寶寶都會遇到哪些口腔問題呢?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護理呢?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

  樣貌特征好發(fā)于舌、唇、頰黏膜,可以只發(fā)生一個,也可以同時出現多個。潰瘍表面為圓形小凹陷,有一層淡黃色的偽膜,周邊充血發(fā)紅。

寶寶口腔護理你重視了嗎?

  哪里來的這不是感染了什么病原體,而是與寶寶自身的免疫功能有關,且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有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寶寶患病的幾率比較高。另外,偏食、消化不良、發(fā)燒、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壓力大等因素都會誘發(fā)潰瘍反復發(fā)作。

  應對方法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潰瘍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錫類散等緩解疼痛,促進口腔黏膜修復。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飲食、保持良好作息習慣、放松心情、注意口腔衛(wèi)生等,這也是防止病情反復發(fā)作的有效方法。

  創(chuàng)傷性潰瘍

  由于吃飯時不小心被牙齒咬傷形成的居多,也可因為某些尖利的物體刺傷口腔黏膜所致,如被魚刺扎傷,通常是單個的潰瘍。

  寶寶有什么感覺進食會疼痛,所以寶寶不愿吃東西。

  應對方法局部用藥與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相同,愈合的速度較快。媽媽要注意控制寶寶吃飯的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以防再被咬傷;吃魚時要將魚刺擇干凈再喂給寶寶;不要讓寶寶含著棒棒糖、筷子等玩耍,防止口腔黏膜被刺傷。

  馬牙

  這不是乳牙,而是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細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屬于新生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

寶寶口腔護理你重視了嗎?

  寶寶有什么感覺一般沒有不舒服,有的寶寶因為馬牙比較多,可能局部有發(fā)癢、發(fā)脹的感覺,吃奶時愛咬媽媽的乳頭。

  應對方法不需要治療,大多數馬牙會在1個月內自行脫落。媽媽一定不要用針挑或用布擦馬牙,否則會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

  鵝口瘡

  發(fā)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點或小片狀,略凸起,面積大小不等,可逐漸融合成大片。鵝口瘡有時與寶寶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塊很難區(qū)別,媽媽可以用棉簽輕輕擦拭一下斑塊,如果很容易擦掉就是奶塊,不容易擦掉就是鵝口瘡。

  應對方法制霉菌素是治療鵝口瘡的良藥,將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開水中,或將藥片研成粉末與適量魚肝油調勻,涂擦寶寶的鵝口瘡,每4小時涂1次,兩三天后就可痊愈。除了治療,還要做好寶寶的個人衛(wèi)生,各種用具要保持清潔,特別是奶瓶、奶嘴要清洗和煮沸消毒。喂奶前媽媽要洗凈雙手、清潔乳頭。

  地圖舌

  舌頭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紅斑,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多發(fā);病變部位可擴大或相互融合,有類似地圖邊界樣的紋路,周邊有白黃色稍隆起的弧形邊緣,中央為紅色。病變部位具有游走性,今天看是這個樣子,明天可能就改變了形態(tài)和位置,所以這種病又稱為良性游走性舌炎。

  應對方法父母最好帶寶寶去醫(yī)院請醫(yī)生幫助查找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不必做特殊治療,但要注意生活有規(guī)律、合理搭配飲食、不挑食偏食。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