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給寶寶怎么喂奶比較好 寶寶吃奶要注意這8點
第一次應該怎么喂寶寶,怎么喂寶寶比較好,怎么吃寶寶的奶?讓我們談談。
1. 嬰兒:第一天睡眠嬰兒在出生后的頭4小時保持警惕,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將處于睡眠狀態(tài);這是因為嬰兒出生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保持警惕;分娩對嬰兒來說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需要休息和調(diào)整,因為出生時胃有食物(從子宮里吞下的羊水),第一天胃容量小,饑餓不強,通常處于長期睡眠狀態(tài);此外,新媽媽對寶寶的暗示不敏感,房間光線明亮,寶寶的眼睛睜不開,會讓媽媽誤以為寶寶一直在睡覺。

母親的反應:在出生后第一小時內(nèi)完成第一次母乳喂養(yǎng)和持續(xù)的皮膚接觸嬰兒處于警期,新媽媽應該更了解他們的嬰兒。
嬰兒出生后第一小時皮膚接觸可促進純母乳喂養(yǎng)率,加強母嬰互動,保持新生兒體溫和血糖穩(wěn)定,減少母親產(chǎn)后出血的發(fā)生。
皮膚接觸是指嬰兒直接接觸母親的皮膚,胸貼胸腹貼腹。
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粗心大意。
母親半臥而不是平臥;嬰兒的頭高于乳房,不能俯臥在乳房、雙乳房或腹部;嬰兒的頭傾向于一側,保持嬰兒的臉、嘴和鼻子;嬰兒的脖子伸直,頭支撐,保持呼吸道暢通;母親一只手放在新生兒的臀部,另一只手放在新生兒的背部,以防止新生兒滑倒。
母親困倦時不能實施。
爸爸在陪伴過程中,也要關注好媽媽和寶寶,不要忙于發(fā)報喜信息,而忽略對母子關注。
母親回應:根據(jù)早期哺乳提示喚醒嬰兒,以完成每天至少8次的哺乳嬰兒處于睡眠狀態(tài),新手母親應學會識別嬰兒的各種提示。
嬰兒想吃的早期提示包括張開嘴、尋找牛奶、吮吸小手等;哭泣是最后的提示。此時,哺乳通常不能順利進行。
嬰兒有六種狀態(tài):深度睡眠、淺度睡眠、嗜睡、安靜清醒或易怒和哭泣。
當嬰兒清醒時,哺乳更容易。
因此,新媽媽第一天的重要任務是觀察嬰兒,學會識別嬰兒的哺乳提示和不同狀態(tài)。
母嬰在同一個房間,每次母乳喂養(yǎng)前進行皮膚接觸,可以幫助母親觀察嬰兒的細微表現(xiàn),這是成功母乳喂養(yǎng)的第一步。

喚醒寶寶的小技巧:換尿布,拿走寶寶的毯子,脫下寶寶的衣服,接觸母嬰的皮膚,觸摸寶寶的背部、腹部、四肢等。
2. 嬰兒:一天10次母乳喂養(yǎng)可能只有1-2次;雖然覓食反射(觸摸嬰兒的下巴、嘴唇和臉)和吮吸反射(觸摸口腔硬顎和軟腭或按壓舌頭)是嬰兒的原始反射,是與生俱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嬰兒可以成功地包含母親的乳房,這需要母親和嬰兒不斷的嘗試和練習。
也許一天10次哺乳,只有1-2次好的含接。
新媽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這很正常,對自己和孩子有信心,家人不用擔心,給媽媽和孩子時間練習,不要直接得出結論,孩子不會吃媽媽的牛奶!母親的反應:練習、練習、練習…… 按需母乳喂養(yǎng),無限母乳喂養(yǎng),每天至少8次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姿勢:母親舒適,身體支持良好,放松;嬰兒的整個身體支持良好,面對母親(胸部,腹部),身體直線。
有效的含接表現(xiàn):寶寶嘴巴張大,嘴唇向外翻,吸收媽媽的乳暈,下巴接觸乳房,不對稱含接(寶寶嘴唇上方看到更多乳暈)。
哺乳期請咨詢您的負責任護士。正確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不要給人工奶嘴。嬰兒會混淆乳頭。不要吃母親的乳房?。?!除非有醫(yī)生的建議,否則不要隨意添加奶粉!. 嬰兒:正常情況下,有一次濕尿布,有1-4次黑色粘稠的胎糞;嬰兒第一次排尿和排便非常重要,這告訴我們Ta泌尿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正常。
嬰兒在生理利尿的第一天,會排出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
寶寶第一天排出的大便是黑色粘稠的大便,俗稱胎糞。
這是寶寶在媽媽體內(nèi)吞咽羊水消化后形成的糞便,母乳有輕瀉作用,有利于胎糞的排出。
由于排出量大于攝入量,所有嬰兒生理體重下降,體重下降在7%以內(nèi)是正常的。

第一天 請在母乳喂養(yǎng)最接近的時間段劃圈 目標:至少8次
請每天記錄新媽媽,這是評估嬰兒攝入量是否足夠的重要指標。
母親的反應:記錄嬰兒的喂養(yǎng)次數(shù)、排便次數(shù)、排便顏色和日常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