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媽媽的孩子怎么教育
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那樣干凈純潔,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受外界的干擾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習氣,或者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再加上孩子進入叛逆期,想要脫離父母的管理和束縛,很容易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甚至是肢體沖突,那么打媽媽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打媽媽的孩子怎么教育
1、保持冷靜
首先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如果這時候父母去打孩子,就會讓他產生更加逆反的心理,激化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甚至淡化親情,讓孩子對家庭產生失望的想法,疏遠和父母之間的距離。
2、教育孩子不能打人
要跟孩子強調,即便是別人有錯,也不能用武力的方式與別人抗衡,而是要用語言進行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說明自己為什么產生這些想法的理由,只要理由充分,就能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就能引導孩子放棄打人的行為。
3、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告訴孩子:當您打媽媽之后會很疼,而且不但身體上疼,心里更傷心,因為最愛的人打了我,所以非常傷心。孩子感受到被打媽媽的心情,產生同理心,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處理問題。
4、平時多陪伴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再新奇的玩具、再貴的衣服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有些家長總以工作忙為由,很少陪伴孩子,在這種情感缺失下,孩子就會做出許多出格的行為。下班后、睡覺前的碎片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特別是孩子的一些重要場合,比如畢業(yè)典禮、生日等,家長更是不能錯過。
5、教會孩子尊重與被尊重
父母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父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與習慣。有不少父母性格就過于暴躁,不管和誰,一旦有不滿意的時候不是滿嘴的污言穢語,就是揮動著拳頭。這樣的行為讓孩子看到,他們會習以為常,覺得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如此。
6、立刻制止
當孩子選擇出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立刻禁止,我們不能讓孩子無緣無故的傷害別人。講道理需要在制止孩子之后再去進行,平日里也要約束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武力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7、給孩子一些懲罰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獎懲規(guī)則,如果孩子在生氣時能夠妥善的處理問題,而不是出手打人,家長應當給予孩子鼓勵,或者周末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買一些小禮品什么的,收到鼓勵的孩子會更加約束自己的行為。相反的也要給予一些懲罰,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后讓孩子幫忙收拾家務等等。
- 上一篇:小學生罵人怎么教育
- 下一篇:7歲孩子和父母對打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