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禾健康,歡迎您!
首頁
資訊
疾病
醫(yī)院
育兒
減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視頻
語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醫(yī)
心理
男性
體檢
親子
運動
養(yǎng)生
女人
醫(yī)藥知識
搜索
找醫(yī)院
搜疾病
問醫(yī)生
查癥狀
問答首頁
內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兒科
婦產(chǎn)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診科
減肥
康復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膚性病科
全科
體檢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藥劑科
整形美容科
中醫(yī)科
腫瘤科
醫(yī)院
首頁
>
皮膚性病科
皮膚變痤瘡是怎么回事
提問時間:2024-08-28 14:26
|
1人回答
問題描述:
皮膚變痤瘡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共
1
條回答
馬保海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
副主任醫(yī)師
回答時間:2024-08-28 14:46
皮膚上面長痤瘡是由于體內濕熱過重或者是火毒過重所導致的,跟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系,經(jīng)常的熬夜上火,吃辛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大便干燥都會引起皮膚上長痤瘡。如果是女性還會伴有月經(jīng)不調、月經(jīng)量的減少以及性情暴躁等癥狀。痤瘡屬于一個內病外現(xiàn)的疾病,需要通過調理或者是治療才可以改善。單純的使用外治法不能夠根據(jù)痤瘡。
向Ta提問
上一個:
皮肌炎和硬皮病哪個更嚴重
下一個:
盤狀紅斑狼瘡怎么確診
相關問題
如何護理痤瘡患者的皮膚
如何護理痤瘡患者的皮膚?(1)要認真清潔皮膚,必要的時候使用含有磨砂顆粒的洗面奶,以減少毛囊孔的堵塞,洗臉的次數(shù)不要超過三次,清潔后必須使用控油...
李蕓
主任醫(yī)師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
皮膚有的地方突然變紫是怎么回事
2024-06-02 18:15
痤瘡是皮膚病嗎 為什么
2024-07-16 18:33
痤瘡皮膚日常怎么護理
2024-07-16 10:47
皮膚長痤瘡怎么調理?
2024-04-17 17:51
皮膚淀粉樣變是怎么回事?
2024-08-15 08:28
痤瘡皮膚日常護理原則
2024-07-16 08:52
痤瘡患者如何清潔皮膚
2024-07-16 09:13
痤瘡導致皮膚變黑怎么調理
2024-07-16 11:51
最新問答
推薦
咳嗽有痰做霧化效果好嗎
2025-04-21 22:47
咳嗽有痰時做霧化治療通常是有效的,它可以直接作用于氣道,幫助稀釋痰液,同時緩解氣道炎癥和痙攣,但其療效需要根據(jù)具體病因、癥狀以及個體情況決定。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案。
1、霧化治療的作用機制
霧化治療是將藥物霧化為微小顆粒,經(jīng)呼吸道吸入到達病變部位。對于咳嗽伴有痰液的人群,它可以起到三個重要作用:濕化氣道,稀釋痰液,方便咳出;緩解氣道炎癥,例如對由感染、過敏導致的氣道發(fā)炎有緩和作用;減輕氣道平滑肌痙攣,改善呼吸不暢的狀況。常用藥物包括鹽水霧化、抗炎藥霧化如布地奈德、支氣管擴張劑如特布他林,具體選擇需根據(jù)病因確定。
2、咳嗽有痰的可能原因
咳嗽有痰的病因包括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類。感染性咳嗽多見于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這類情況常伴有刺激性咳嗽和大量痰液,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發(fā);非感染性原因可能與過敏、哮喘、長期吸煙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相關。不同病因決定了是否需要進行霧化治療及其用藥選擇。例如,單純病毒性感冒可能不必使用藥物霧化,僅用生理鹽水濕化即可;而支氣管炎或哮喘可能需要抗炎藥和支氣管擴張劑聯(lián)合使用。
3、霧化治療的注意事項
霧化治療效果雖好,但需注意以下事項:不建議自行購買霧化藥物,因其種類繁多且需嚴格掌握劑量;治療過程中需保持正確姿勢,以保證藥物充分吸入;霧化之后應及時清理吸入管器以防細菌滋生。霧化通常不能單一使用,對于咳嗽有痰伴有明顯呼吸困難或持續(xù)高熱的患者,還需聯(lián)合其他治療方式,并盡快就醫(yī)。
對于咳嗽有痰的患者,霧化治療能有效緩解局部癥狀,但需根據(jù)具體病因和病情選擇用藥。若癥狀長期未改善或出現(xiàn)加重趨勢,應及時就醫(yī)明確原因。
蕁麻疹晚上癢比較嚴重怎么回事
2025-04-21 22:35
腿和臉浮腫是什么原因
2025-04-21 22:41
慢阻肺護理要點是什么
2025-04-21 22:59
經(jīng)常吃緊急避孕藥,會導致不孕嗎?
2025-04-21 22:53
纈更昔洛韋的作用
2025-04-21 22:12
艾滋病親嘴會傳染嗎
2025-04-21 22:29
應激性精神障礙癥狀
2025-04-21 22:18
左上肺鈣化灶是肺癌的早期表現(xiàn)嗎
2025-04-21 22:24
老年人抑郁癥的治療
2025-04-21 21:49
乳牙蛀牙需要補牙齒嗎
2025-04-21 21:43
推薦頻道
泌尿外科
外科
眼科
針灸科
內科
兒科
小兒內科
內分泌科
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