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禾健康,歡迎您!
首頁
資訊
疾病
醫(yī)院
育兒
減肥
保健
美容
科普
視頻
語音
文章
生活百科
中醫(yī)
心理
男性
體檢
親子
運動
養(yǎng)生
女人
醫(yī)藥知識
搜索
找醫(yī)院
搜疾病
問醫(yī)生
查癥狀
問答首頁
內科
保健科
不孕不育
兒科
婦產科
肝病科
感染科
骨科
急診科
減肥
康復科
更多
麻醉科
男科
皮膚性病科
全科
體檢科
外科
五官科
心理科
藥劑科
整形美容科
中醫(yī)科
腫瘤科
醫(yī)院
首頁
>
兒科
>
小兒皮膚科
小兒濕疹初期有什么癥狀
提問時間:2024-04-19 16:31
|
1人回答
問題描述:
小兒濕疹初期有什么癥狀
全部回答
共
1
條回答
劉長生
浙醫(yī)二院
副主任醫(yī)師
回答時間:2024-04-19 16:52
小兒濕疹初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面頰、額頭、眉間、臀部等皮膚部位,長出紅斑樣皮疹或者丘疹,慢慢蔓延至脖子、肩膀、胸腹部、四肢等部位也出現皮疹,而且同時還伴有明顯的紅腫、瘙癢、灼熱等不適癥狀。皮疹一般呈對稱性發(fā)展,而且容易反復發(fā)作,隨著病情進展,明顯增多,且出現小水泡、糜爛、破潰、滲出、表面有淡黃色結痂。小兒濕疹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出現哭鬧不安、食欲下降、睡眠質量不好、體溫升高等。對于患有濕疹的小兒,一定要及時給予治療。
向Ta提問
上一個:
小兒疝氣不嚴重怎么辦
下一個:
小兒燙傷可以用降溫貼嗎
相關問題
小兒濕疹的癥狀有哪些呢?
小兒濕疹是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加袧裾畹暮⒆悠鸪跗つw發(fā)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fā)糙、脫屑,撫...
劉長生
副主任醫(yī)師
浙醫(yī)二院
全科醫(yī)學科
小兒濕疹癥狀具體有哪些
2024-05-07 13:15
小兒濕疹的癥狀有哪些
2024-04-19 17:31
小兒濕疹有哪些癥狀?
2024-04-19 06:04
小兒濕疹有什么癥狀
2024-04-24 10:09
小兒濕疹的癥狀有什么?
2024-04-08 07:52
小兒濕疹的癥狀有哪些?
2024-04-19 10:59
小兒濕疹嚴重是什么癥狀
2024-04-19 08:08
小兒濕疹癥狀是什么?
2024-04-19 14:43
最新問答
推薦
懷孕期間為什么容易甲溝炎
2025-02-18 12:11
懷孕期間容易發(fā)生甲溝炎,主要與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以及生活習慣改變有關。治療上需注意局部護理、合理用藥和調整生活習慣。
1、激素變化:懷孕期間,體內激素水平顯著升高,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這些激素的變化會導致皮膚和指甲的含水量增加,使指甲周圍皮膚變得脆弱,容易受到細菌或真菌感染,從而引發(fā)甲溝炎。建議孕婦保持指甲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或清潔劑。
2、免疫力下降:懷孕期間,孕婦的免疫系統(tǒng)會有所減弱,這是為了保護胎兒不被母體的免疫系統(tǒng)攻擊。然而,免疫力下降也使得孕婦更容易感染細菌或真菌,增加甲溝炎的風險。孕婦可以通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來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機會。
3、生活習慣改變: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重心和體重分布發(fā)生變化,可能導致行走姿勢改變,增加腳部壓力,使指甲更容易受到損傷。孕婦可能因為身體不便而減少足部護理,進一步增加甲溝炎的風險。建議孕婦選擇合適的鞋子,定期修剪指甲,保持足部衛(wèi)生。
治療甲溝炎的方法包括局部護理、合理用藥和調整生活習慣。局部護理可以使用溫水泡腳,涂抹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合理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調整生活習慣包括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過長或過短。
懷孕期間甲溝炎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激素變化、免疫力下降和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通過局部護理、合理用藥和調整生活習慣,可以有效減少甲溝炎的發(fā)生和復發(fā)。孕婦應定期進行足部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問題,確保孕期健康。
皮下腫瘤會癌變嗎
2025-02-18 11:54
十二指腸病損切除術多少錢一次
2025-02-18 12:10
胃部惡性腫瘤一般能活多久壽命
2025-02-18 12:17
腦外傷耳漏多久能好
2025-02-18 12:12
前列腺內見鈣化灶嚴重嗎
2025-02-18 11:46
涎腺源性腫瘤是惡性嗎
2025-02-18 11:44
脊柱內腫瘤嚴重嗎
2025-02-18 11:35
過敏引起的腳部腫脹后開始發(fā)紫正常嗎
2025-02-18 11:24
漂白水會傷害皮膚嗎
2025-02-18 10:56
紅細胞壓積高啥意思
2025-02-18 11:39
推薦頻道
中醫(yī)減肥
五官科
腫瘤科
全科
小兒消化科
亞健康科
產科
泌尿外科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