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媽媽陪伴的寶寶最可悲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事業(yè)的繁忙,不少孩子在成長中都缺少媽媽的陪伴,對于孩子來說,缺少媽媽的陪伴與愛,有的時候不僅對孩子的安全是個隱患,更可能在他幼小的心里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些,身為媽媽的你造嗎?

  小編推薦:

  寶寶樣子就是父母昨天樣子  教你如何當一個好媽媽

缺少媽媽陪伴的寶寶最可悲

  失陪寶寶遇上的成長“煩惱”

  很多“失陪”的媽媽并非因為缺乏對寶寶的責任感,相反,她們是最希望寶寶成長得更好的那個人。但因為無法陪伴寶寶成長,也造成了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煩惱”。不少媽媽覺得時間久了,寶寶大了,這些問題自然就沒有了,但媽媽可能不會想到,有了她們的陪伴,身體和心靈的傷才會更快更好的愈合。

  安全——缺乏保護,易受傷害

缺少媽媽陪伴的寶寶最可悲

  雖然對于媽媽不在身邊的寶寶,大多數(shù)都有(外)祖父母或是保姆的照管,但(外)祖父母通常年紀較大,應急反應不如年輕的父母;保姆一般除了照看寶寶,大多數(shù)還有其他的家務勞動,也不能時刻關注寶寶。這就造成一些好動、好奇心強寶寶,一時一刻看不住就會產(chǎn)生安全隱憂。而當寶寶身體發(fā)生傷害時,如果缺少媽媽的安慰,心靈上也會變得缺少安全感。

  心理——缺乏親情,容易任性、自卑、不自信

  寶寶最親近的總是那個用心花時間陪伴他的人。如果媽媽難以做到這點,把他交給爺爺奶奶或是保姆教養(yǎng),寶寶就很難建立與父母之間的健康的親子依戀。寶寶也會產(chǎn)生“媽媽愛工作勝過愛我”“我不如媽媽的工作重要”等不良情緒。在這種情緒下,寶寶的自我價值感自然很難確立,容易形成自卑、退縮、自我懷疑的人格,為今后發(fā)展帶來后患。

  學習——缺乏管理,學習習慣不好

  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飛華健康網(wǎng)育兒頻道: http://baby.fh21.com.cn/

  你是個好爸爸嗎??  你是個合格的家長嗎?

  猜你喜歡:

  三四歲之前是寶寶養(yǎng)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孩子自我管理、時間觀念的形成,會對未來的學習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此時如果媽媽不能在身旁良好幫助和引導,寶寶早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往后糾正起來就難上加難,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