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大聲吼的后果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后,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吼罵他,要知道這樣會帶來很多不良后果,讓他在成長過程中變得小心翼翼,不愿意再和大人分享自己的事物,害怕再遭到訓斥。這正是孩子疏遠父母的一種行為,此時良好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教育孩子大聲吼的后果

教育孩子大聲吼的后果

后果一:孩子性格較膽小、怯弱。經(jīng)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肯定是會比較膽小的。由于總是被吼叫,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真正錯在哪里,從內(nèi)心深處對于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感到恐懼,總擔心有被大人批評吼叫,以至于連保護自己都缺乏信心。這樣的孩子以后走入社會也是容易被人欺負,由于膽小,甚至還會隱忍下來,很是危險。

后果二:更容易叛逆。教育孩子大聲吼,孩子自然行為上會有所收斂,但是這種束縛家長并沒有給孩子明確的答案,也沒有指出孩子為什么會被吼叫,往往還會帶有家長的情緒。孩子慢慢的就會認為家長是將不好的情緒宣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覺得不服、憤怒,繼而有了反抗能力之后就開始變得叛逆。

后果三:缺乏安全感。父母是孩子心靈棲息的港灣,但是當父母處于情緒失控,對孩子大吼大罵時,孩子賴以寄托的港灣,就會瞬間崩塌。而與此同時,他們會變得敏感、脆弱、自卑、易怒和易哭,而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特點。

由于童年那些聲嘶力竭的場景,始終讓他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保持著警惕,哪怕周圍的人和事足夠健康平順,但依然難以讓他們放下戒備。

后果四:影響良好的親子關系。當家長用吼叫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您的語言和音調(diào)傳給孩子的將是多種的心理暗示和不理解,家長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孩子好。而在孩子看來,爸爸媽媽就是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將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感情,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不吼孩子怎么達到教育目的

要做到引導多于控制。既家長需要反思是否對孩子的控制過多,要適當?shù)姆攀?,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與選擇。這樣的教育會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而家長在成長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也杜絕了孩子自由成長的風險。

對孩子不要太嘮叨。眾所周知,言多必有失,父母在望子成龍心切的情況下,可能會說出一些有損于孩子自尊心的話,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與此同時,父母嘮叨的過多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導致父母的話越來越?jīng)]有份量,孩子也越來越不聽話。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給孩子一些反應時間。有時候孩子做事情太過投入,沒有聽清父母在說什么,會導致思維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而父母的訓斥會使孩子產(chǎn)生負面甚至抵觸心理。所以當父母下達指令孩子沒有反應過來時,不要先想著訓斥孩子,多一點耐心,找出原因。

父母為什么控制不住吼叫孩子

1、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現(xiàn)代社會大家壓力普遍比較大,很多家庭夫妻兩個人為了生活,需要兩個人都出去工作賺錢養(yǎng)家,在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就少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父母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投入最少的精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很多人都急功近利,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多次失控,很多家庭都有歇斯底里的父母。當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或者教了很多次孩子還沒有學會的時候,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

2、遷怒

教育孩子大聲吼的后果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吼叫是把孩子當成了垃圾桶和出氣筒,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父母也有各自的壓力,來源于工作、生活、金錢等等。當他們承受了太多壓力卻無從發(fā)泄的時候,有些父母就會選擇把孩子當出氣筒。孩子做錯了一點點事就觸怒了父母,父母就會忍不住跟孩子吼叫,同時順著這件事把積攢的壓力和怨氣發(fā)泄出去。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