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常用的火罐用法和適應癥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拔罐法又稱拔火罐,古稱“角法”。是以罐子為工具,和用火燃燒排出罐內(nèi)空氣,造成相對負壓,使罐子吸附于施術部位,產(chǎn)生溫熱刺激及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子療法。多用于痹證,刺血拔罐運用于急性扭傷有瘀血者,瘡瘍、部分皮膚病,如丹毒、神經(jīng)性皮炎等。

  1、罐的種類:

  臨床上常用罐有三種:玻璃罐、竹罐、陶罐。

  2、拔罐的方法:

 ?、倩鸸蓿菏怯没鹪诠迌?nèi)燃燒,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個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閃火法:用鑷子或止血鉗夾住燃燒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內(nèi)繞一圈后,迅速退出,快速地將罐扣在施術部位。此法簡便安全,不受體位限制,為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

  (2)投火法:將紙片或酒精棉球點燃后,投入罐內(nèi),然后迅速將火罐扣于施術部位。

  (3)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內(nèi)1-3滴(切勿滴酒過多,以免拔罐時流出燒傷皮膚),沿罐內(nèi)壁搖勻,用火點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

  (4)貼棉法:是用大小適宜的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nèi)壁的下1/3處,用火將酒精棉點燃后,迅速將罐扣在應拔的部位。

  (5)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燒、傳熱的物體,如瓶蓋,小酒盅等,將95%酒精數(shù)滴或酒精棉球置其內(nèi),置于應拔部位,用火點燃,將制度迅速扣下。

 ?、谒蠓ǎ合葘⑴渲坪玫乃幬锓旁诓即鼉?nèi),扎緊袋口,放進清水煮成適當?shù)臐舛龋侔阎窆尥度胨幰簝?nèi)煮15分鐘左右,用鑷子取出竹罐,倒干罐內(nèi)藥液,迅速用涼毛巾緊捫罐口,立即將罐扣在應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膚上。本法配合藥物加強疏風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風濕痹痛和某些軟組織病證。所使用的藥物多為疏風活血通絡的中草藥。

  3、起罐:

  拔罐時,一般留罐10-15分鐘,待局部皮膚瘀血時,將罐取下。取罐時,左手扶住罐身,右手按壓罐口的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內(nèi),火罐即可松脫,不可硬拉或旋動,以免損傷皮膚。若罐大而吸附力強時,可適當縮短留罐的時間,以免起泡。

  4、特殊用法:

  臨床上,根據(jù)病情需要,火罐還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僮吖蓿阂喾Q推罐。即先在施術部位皮膚上涂一層凡士林或潤滑油,再用上述方法將罐拔住,然后醫(yī)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以及病變部位,往返推動,至局部皮膚充血紅潤為度。此法適于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陂W罐: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膚潮紅或充血為度。

  ③刺絡拔罐:施術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作用。

  5、適應范圍:

  拔罐具有溫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痹證(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腸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

  刺絡拔罐法適用于急性扭傷有瘀血者,瘡瘍、某些皮膚病,如丹毒、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等。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