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季節(jié)將至當心“冬至老人關”
心腦血管病是嚴重威脅中老年生命的疾病。中醫(yī)學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寒冬季節(jié),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更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fā)作。
專家提示說,公眾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預防: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合理調節(jié)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wěn)定、愉快,切忌發(fā)怒、急躁和精神抑郁;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以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此外,嚴冬時節(jié)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于35℃者為體溫過低。老人出現低體溫后,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fā)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癥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zhàn),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fā)硬、皮膚出現涼感。
冬季如何預防“低體溫癥”呢?李艷玲建議說,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及時添加柔軟暖和的衣服和被褥,尤其是有關節(jié)炎、風濕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jié)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而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患者,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睡覺時,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電熱毯、熱水袋等;外出時,應特別注意保護頭和腳,多穿些寬松的衣服,戴上帽子;在膳食調理上,應多吃些羊肉、雞肉、豬肝、豬肚、帶魚等御寒食品,使體內多產生一些熱量,可達到御寒效果。
- 上一篇:如何界定衰老或亞健康老人?
- 下一篇:老人泡溫泉的幾個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