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穴能治療什么病
委,堆積也;中,指穴內(nèi)氣血所在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jīng)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zhì)為膀胱經(jīng)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為吸熱后的上行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坐骨神經(jīng)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
“腰背委中求”之語,出自《四總穴歌》,初錄于明代針灸學家徐風編著的《針灸大全》,“腰背委中求”是指凡腰背部病癥都可取委中治療;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等作用,故馬丹陽用于治療鶴膝風;楊繼洲用于治療丹毒、癰疽;《醫(yī)宗金鑒》又用于治療流注。
委中穴可疏通太陽經(jīng)氣,泄臟腑之里熱,刺絡出血可治傷暑、霍亂、吐瀉;清熱瀉火、引火下行、涼血止血而止鼻衄。點刺拔罐出血,又能泄血分之熱邪,清熱利濕除風疹;疏陽邪火毒,除血分積熱,解毒祛痰療疔瘡、且能舒筋活血痹痛。此外,臨床上還常用于治療下肢痿弱、偏枯、酸楚、腫痛,小腿拘急痙攣等癥。
該穴的治病療法有:針刺法、按摩療法、增強性活力的指壓法、刺血療法等。
取刺委中穴主要是用于治療由于跌仆損傷等原因所致的急性腰痛。若因房勞過度、腎虛虧損所致的腰痛綿綿,隱隱作痛等腎虛腰痛,治當補腎培元,不宜點刺本穴出血更虛其脈,正如《類經(jīng)圖翼》所說:“虛者不宜刺,慎之?!?/p>
【臨床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
② 腹痛,急性吐瀉。
③ 小便不利,遺尿。
④丹毒。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傷等。
主治腰痛:配腎俞、陽陵泉、腰陽關(guān)、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長強、次髎、上巨虛、承山主治便血。
【針刺或放血操作】
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針刺不宜過快、過強、過深,以免損傷血管和神經(jīng)。
一般情況下不應當直接選擇直刺,雖然委中穴一般較深,但是應當先探查(觸摸其搏動),然后可以選擇稍稍外移一點后直刺。
位置:應采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cè)中央。
注意事項: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純屬瀉法,臨床應用治分虛實寒熱,實熱證宜取。虛寒證當忌。操作必須熟練輕巧恰到好處。體位多取俯臥位,對于急性腰扭傷或下肢療毒瘀血疼痛較劇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約l-5毫升,色濃紫者以轉(zhuǎn)紅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為血虛之體,可導致氣隨血脫。另外,誤傷腘動脈或腘靜脈引起血腫,易致感染,實為針家之戒,臨床上不可貌然,對于體質(zhì)素虛、精血不足、病久體衰、孕婦、貧血、一切虛脫之癥和習慣性流產(chǎn)、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guān)文章
1.34萬次閱讀 2019-08-02
1.15萬次閱讀 2018-07-09
1.27萬次閱讀 2019-08-02
1.56萬次閱讀 2018-05-25
1.55萬次閱讀 2018-06-05
1.11萬次閱讀 2018-06-05
1.01萬次閱讀 2018-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