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怎么教育
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首先自我反省,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錯誤的引導或者沒做好榜樣?有哪些教育方法不太妥當?是否一切以子女為中心而給予了子女過度的愛?等等之類,找到根源,及時糾正!
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怎么教育
給孩子的愛要把控好尺度
愛孩子沒有錯,最重要的是把控好“愛的尺度”。有尺度的愛,才能塑造出懂得感恩和尊重的品行。家長傳達給孩子的愛應該是精神上富足的愛:教會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孩子合理的消費觀、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等。家長可以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比如孩子0-3歲時需要大人擁抱的年齡,家長可以多抱抱來增加親子感情,給予孩子安全感。
但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在愛的基礎上要給個界限,當孩子的要求不合乎常理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說明情況并告訴孩子無法滿足。家長可以滿足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但要讓孩子清楚這些物質(zhì)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父母辛苦勞動來的。
愛孩子,不是毫無意義的溺愛,一定要有界限和原則,這樣孩子才能深刻懂得這份愛的意義。
孩子有問題及時糾正
孩子犯了錯或是利用家長的心理威脅怎么辦?家長要嚴肅地及時進行糾正。比如孩子做錯事了,家長可以在“一對一”的環(huán)境下心平氣和地和孩子進行溝通指正,告訴孩子這個錯誤錯在哪里了,錯誤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以及如何糾正錯誤。孩子表現(xiàn)出自私的行為,家長不是默許而是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還小或是問題不大就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家長要明白:孩子小錯不知就會犯大錯,小結果不承受就會釀成悲劇。
樹立好“言傳身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長的以身傳教。比如媽媽在吃東西的時候可以分享給孩子吃,并告訴孩子分享的意義。
孩子如果表現(xiàn)得自私,那么媽媽要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抗議,并告訴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小朋友沒有人會喜歡”。家長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都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孩子不懂感恩應該從根源處找出原因
1、溺愛的環(huán)境
現(xiàn)在中國大部分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會被當成一個家庭的希望,從祖父輩到父輩,全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大部分要求都會滿足。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孩子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性格。不把別人放到眼里,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麻木無情是冷漠的根源。
2、家庭不幸福
除了單親家庭的不幸,當代家庭教育問題中有兩個熱議詞:“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其實說的都是父母其中一方在育兒方面的缺席,這是父母的失責。而且夫妻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主要負責撫育的這一方會產(chǎn)生很大的怨言,父母爭吵、家庭不幸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負擔,內(nèi)心受到傷害,卻又無力改變。久而久之發(fā)展成冷漠的樣子,也是為了避免受傷。
3、父母太嚴厲
太過嚴厲的父母總是不茍言笑的,家庭氛圍很嚴肅。孩子一旦出現(xiàn)錯誤就會接受十分嚴厲的批評和懲罰。父母要求孩子應該按照自己設定的軌跡成長,所以孩子會逐漸把自己內(nèi)心的秘密隱藏起來,既然父母對自己的興趣不關注,孩子經(jīng)歷大量的失望,內(nèi)心也失去了害人的能力。
孩子不懂感恩的后果
1、自私任性
所有不懂感恩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無比的自私和自我。在這些孩子心中,除了自己,就難以放下其他的人和事。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懂得尊重別人,尤其是在團隊合作中。
孩子的自我行為,很難找到愿意跟他合作共事的人,說不定還會受到他人的排擠呢。對了,自私的孩子他們不懂分享,而且禮貌方面也有所欠缺。總是想著向他人索取,甚至不惜用相對極端的方式,卻從來不會想著去回報別人。
2、不懂換位
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從來不會想著去獨立,更不會去換位思考,看到的永遠只是自己的付出。若是一味地忽視別人,然后變相地凸顯自己,這樣的孩子很難成就大事。其實理解別人沒有那么困難,反而會換來他人的尊重和歡迎。
慢慢長大之后,孩子會發(fā)現(xiàn),人跟人之間都是相互的。所謂的您來我往,就是如此。沒有誰愿意永遠包容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所以孩子遲早會因為不懂感恩,成為“混的”最差的那個。
3、難以立足
連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沒有,孩子怎么可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呢?都說不懂感恩的孩子是白眼狼,試問,別人如何去與之相處呢?可能一開始,大家不夠了解的時候,“小聰明”還能被很好地掩蓋。但是相處的時間久了,這些小心思都會被識破。
沒有朋友,就連基本的工作,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也很難完成。因為這個社會,需要相互合作,才能達到最終的共贏。所以,孩子會慢慢被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影響,做出更多極端的行為。
- 上一篇: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
- 下一篇:家庭教育存在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