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fā)炎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夏季中暑、頭昏腦脹,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朝著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認為這樣的微破壞有助于散熱消暑,讓人感覺舒服。不過,中醫(yī)師提醒,刮痧不一定要出現(xiàn)大片紅紫痧斑,過度會造成皮膚發(fā)炎感染,且刮痧至少需間隔1周以上,以免皮膚角質化。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fā)炎

  沿經絡輕刮肌肉部位

  刮痧是從老祖宗傳下來的簡易保健方法,不只是針對中暑的散熱而已,也是治療和評估病癥的方法。所謂出痧,是人體內在郁熱或是內臟疾病經由刮痧,而呈現(xiàn)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xiàn),一般人最常用于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癥狀。

  小編推薦:

  揭秘腳底按摩的八大神奇功效  經絡養(yǎng)生:刮痧止膝關節(jié)痛

  原則上,刮痧是以經絡的走向為主,而且是刮在肌肉豐富的區(qū)域,不可刮在骨頭上,例如肩胛骨邊緣,或是脊椎骨正中間,因為骨頭與表皮間的距離比較薄,刮痧時若是太過用力,很容易造成明顯疼痛或破皮受傷。

  輕刮出痧=中暑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fā)炎

  刮痧板順著經絡方向輕刮個10下左右,馬上出現(xiàn)刮痧點,代表病患的不適來源就是中暑,讓體內的熱藉由表皮的珠點散發(fā)出來,就會舒服很多;但如果刮了10幾下,一點感覺都沒有,就要想可能是其它問題。一般來說,刮得剛好的痧,一周內一定會消褪,如果太用力,皮表可見明顯紅腫突起,甚至連肌肉都發(fā)炎而酸痛,萬一造成皮膚發(fā)炎,甚者破皮感染,反而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有些人平均一周刮痧一次,每次都弄得一大片紅紫出痧才覺得有效果,但刮痧過于頻繁或用力,皮膚容易角質化,想要再刮出痧點愈來愈不容易,不如改用拔罐方式,對皮膚的摩擦比較小,或是內服中藥或飲食調理,可以協(xié)助清降暑熱。

  刮痧工具怎么選

  至于刮痧材料部分,中醫(yī)專家提醒,硬幣還好,千萬不要用鐵湯匙,而是要選陶瓷材質,或市面販售的牛角、塑膠材質,最重要的是確定邊緣光滑,并以較潤滑、好推的東西做潤滑介質,刮起來才不會傷到皮膚。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米酒當介質,雖有行氣、活血的加強效果,但因潤滑不足,一旦使力不對,也可能造成皮膚損傷。

  其他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膚發(fā)炎

  食療偏方治慢性咽炎  脾虛之人要少食山楂

  猜你喜歡:

  適度刮痧具有簡單保健的效果,但中醫(yī)師提醒,皮膚狀況本來就不好的人,或皮膚薄又脆弱的老人、小孩,或有凝血功能問題、重大疾病病患,都不建議任意刮痧,一旦刮痧過度,會造成微血管破裂明顯、表皮受損,嚴重的話,最后甚至會局部感染。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