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復(fù)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在寶寶出生的那刻起,家長就開始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寶寶是不是冷了?暖了?餓了?尿了?等等情況,恨不得自己能夠替孩子成長才好,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了家長的擔心,但是帶孩子不是看別人家孩子怎么樣了自己給就怎樣帶孩子,要按照科學的方法才能更健康的照顧好寶寶,讓他健康成長,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家長要給孩子注意哪些問題。

寶寶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寶寶多大了飯菜才可以加鹽?

  人體對鹽的需求有限。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規(guī)定,半歲以內(nèi)每天鈉攝入量為200毫克,即食鹽量為0.5克;1歲以前每天的食鹽量不超過1克。加輔食初期,要鼓勵寶寶品嘗不同食物的味道,有利于建立對食物的正確感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寶寶從母乳或配方奶粉及自身代謝的儲存中,能獲得生長所需的鈉,加輔食后,很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鈉。因此,不用額外添加。

  過早加鹽會使寶寶對食物本身的味覺感知發(fā)生偏差,以后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調(diào)料、添加劑的口味產(chǎn)生依賴,易挑食、偏食。攝鹽過多還會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減少唾液分泌,削弱口腔對細菌、病毒的防御功能,從而降低寶寶抗病能力。

  高鹽飲食還會影響對鋅、鈣的吸收,易導致缺鋅、缺鈣,影響智力和體格發(fā)育,甚至會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引發(fā)各種疾病。嬰兒的腎臟功能發(fā)育不健全,不足以代謝過多的鈉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無法自行排泄的鈉鹽滯留在體液中,可能引發(fā)水腫、高血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讓寶寶吃得香,關(guān)鍵要掌握食物烹飪技巧。選用新鮮、干凈的食物,現(xiàn)做現(xiàn)吃,采用蒸、煮、燉、煨等方法,少油少糖,不加鹽、醋、味精、咖喱等調(diào)味品。同時應(yīng)注意選用不同顏色食物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從感官上激發(fā)寶寶的食欲。最好在寶寶一歲之后再加鹽,從小養(yǎng)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寶寶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每個孩子都需要補維生素D嗎?1歲以內(nèi)嬰兒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但是否需要額外補充以及需要補充多少,和寶寶的實際喂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

  不同喂養(yǎng)類型的寶寶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

  1母乳寶寶

  由于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甚微,因此建議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

  2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

  如果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每天能夠接受600-800毫升配方奶,則沒有必要特別補充維生素D。

  3混合喂養(yǎng)的寶寶

  家長應(yīng)根據(jù)配方粉罐上的成分表計算一下孩子每天維生素D的入量,如果每天喝配方奶滿足了維生素D的需求,則無需額外補充;如果差量交大,則應(yīng)補充不足的部分。

  此外,曬太陽能促進維生素D的產(chǎn)生,因此可多帶寶寶曬太陽,但應(yīng)注意不要在強光下直曬,以免曬傷寶寶的皮膚。

  如果過多補充維生素D,有可能促使鈣吸收過多,超過骨骼的利用量,會附著于腎臟等器官,影響寶寶健康,所以維生素D的補充不是多多益善。

  這些行為竟會影響寶寶聽力

  1掏耳朵

寶寶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有些家長因為擔心耳屎會堵塞耳道而影響寶寶的聽力,因此喜歡給寶寶掏耳朵。事實上,耳屎積到一定量時,會隨著咀嚼等下頜關(guān)節(jié)的運動而自然脫落排出來,無需特別去掏。相反,如果經(jīng)常掏耳朵,反而像將耳朵的外部防線給拆除,打開大門,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從而可能引起耳朵發(fā)炎,而且在掏耳朵的過程中,如果用力太大,或器具鋒利,還可能損傷耳道,甚至傷及鼓膜。

  2用力擤鼻

  當孩子得了感冒或鼻炎時,鼻腔內(nèi)會有很多分泌物(即鼻涕),有的家長會拿紙巾幫孩子擤鼻涕,但在擤鼻涕時,他們常常會將寶寶的鼻子捏得過緊,這樣不但容易損傷鼻粘膜,還可能損傷耳道,引起中耳炎。

  因為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是通過咽鼓管連通的,咽鼓管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平常咽鼓管都是閉合的,當我們吞咽或打哈欠的時候,它就會張開,以維持鼓膜兩側(cè)壓力的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當我們過分用力擤鼻涕時,空氣會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從而出現(xiàn)耳鳴、耳悶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膿性鼻涕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腔,進而引發(fā)中耳炎。

  3強行灌藥

  孩子們對吃藥大多都很抗拒,看到孩子不肯喝藥,有的家長便捏著孩子的鼻子強灌下去,或者在孩子哭鬧很厲害時仍然強行灌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強行灌藥,不僅容易使寶寶將藥物誤吸入氣管而造成嗆咳,甚至引起窒息,而且還可能使咽部的液體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進而引發(fā)中耳炎。

  4喂奶姿勢不當

  有的家長在喂奶時為了圖方便,把寶寶平放著喂,或喂奶的時候喂得過多、過急,小寶寶會因為來不及吞咽而嗆咳,這樣很容易使奶水從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導致急性中耳炎。

  5捂住嘴強忍著打噴嚏

  有些家長覺得打噴嚏是個不雅的行為,于是教育孩子在打噴嚏時一定要捂著嘴,以便使噴嚏的聲音可以減小一些,但這樣也可能使耳朵受傷。打噴嚏本來是鼻子對外界刺激所作的一種本能反射,如果強行捂住,容易使打噴嚏時咽部增高的壓力無處釋放,這股壓力可沖擊咽鼓管,甚至傷及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如果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捂著嘴打噴嚏,還可能讓病菌從咽部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6濫用藥物

  有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喜歡憑經(jīng)驗自己給孩子買藥吃,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寶寶肝功能發(fā)育不全,如果濫用藥物(特別是一些抗生素)則很容易在體內(nèi)蓄積而引發(fā)毒性反應(yīng),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颊咴趹?yīng)用耳毒性藥物后,可出現(xiàn)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癥狀,且聽力下降是對稱性的,有些藥物在停用后可阻止耳聾繼續(xù)發(fā)展,甚至慢慢恢復(fù)聽力,但也有一些藥物少量用藥即可導致不可逆的中毒耳聾。

  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擅自給孩子用藥,當孩子生病需要吃藥時,最好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因為病情需要,用到了耳毒性抗生素治療,一定要定期復(fù)查聽力,同時注意一旦病情許可無需用藥了,一定要立即停藥。

  總結(jié):帶好一個孩子不容易,想要把孩子帶的平平安安長大更是難,家長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在此小編給各位帶孩子的家長說聲辛苦了。既然有了寶寶就要給他們一個科學的喂養(yǎng)方式去照顧,這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以前的人沒有文化,只知道一昧的地孩子生下來就這么帶著就長大了,可是我們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帶孩子就更不能掉以輕心,希望以上的知識可以幫助各位寶媽寶爸。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