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和《千金要方》

|復禾健康
分享到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今陜西耀縣),生于隋開皇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他自幼多病,家境也很困難,但卻非常好學,廿歲以前就讀了許多有關諸子百家學說和古代名醫(yī)的著作,所以不僅博通經書,而且精于醫(yī)道。

  小編推薦:

  揭秘腳底按摩的八大神奇功效  經絡養(yǎng)生:刮痧止膝關節(jié)痛

藥王孫思邈和《千金要方》

  孫思邈是一位勤奮好學,學識淵博,具有八十余年豐富經驗的醫(yī)學家。他首先繼承古代醫(yī)學遺產,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甲乙經》、《本草經》、《肘后備急方》中的各家學說,同時吸收當歸名醫(yī)名著之所長,花費很大精力,收集整理了民間的單、秘、驗方和種藥采藥技術,以及國外傳入的醫(yī)藥知識,在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成《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以后又完成了《千金翼方》。這是兩部很重要的著作,孫思邈在書中的自序里說:“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所以取名“千金”。

藥王孫思邈和《千金要方》

  孫思邈突出的成就是集唐代以前醫(yī)方之大成,對祖國方劑學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收集了醫(yī)方達5300個,《千金翼方》中所收載的方子也有2000多個,其中不僅限于“經文古方”,還有“俗說單方”。這兩部著作對后世影響很大,為唐代以后許多中醫(yī)藥書籍所引據,尤其《千金要方》被宋代林億校訂印后(1066年),歷代均有刻印,流傳甚廣。不但為我國醫(yī)家所重視,對國外也很有影響,日本曾將其列為醫(yī)學生的教科書。

  此外,孫思邈的貢獻還有下列諸項:

  孫思邈非常重視預防,強調『上醫(yī)治未病之病,中醫(yī)治欲病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环e極提倡進行綜合治療,他認為有些疾病必須同時應用多種療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孫思邈對針灸學也很有研究,首創(chuàng)彩色經絡穴位圖,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他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九---叁十及《千金翼方》卷二十六---二十八,計五卷,全是講針灸,於是有人曾稱之為《孫氏針灸經》。他還提出針、灸并施,針、藥并用。

藥王孫思邈和《千金要方》

  更多內容請關注飛華健康網中醫(yī)頻道:http://tcms.fh21.com.cn/

  食療偏方治慢性咽炎  脾虛之人要少食山楂

  猜你喜歡

  在藥物學方面,他經由上山采藥和大量臨床實踐,累積了豐富的采藥和制藥經驗,并因此嬴得了“藥王”的桂冠。列舉了二百叁十二種藥物的采集季節(jié)還介紹六百八十馀種常用藥材,讓人們隨時采集,以備急需之用。

相關推薦 最新發(fā)布